国家发改委8月16日提出要防范企业债券领域风险,加大国企去杠杆支持力度。国家发改委提出,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主动加强与有关单位的沟通协调,对企业债券发行后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指导企业和中介机构制定完备的偿债方案。加大对国有企业“去杠杆”和处置僵尸企业等重点工作的融资支持力度。
据8月15日证监会非金融部门数据显示,新三板企业融资规模逐年增长,融资结构不断改善,仅2016年进行过股权融资的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47.6%,较2015年下降7.65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降低,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财汇金融大数据统计,2016年共有2603挂牌公司完成2940次股票发行,融资1390.80亿元,较2015年增长14.37%;2017年1月份至2017年7月底,有1678家挂牌公司完成1720次股票发行,融资751.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93%,融资规模逐年增长。
由于发债需要通过券商与银行,对企业提供的抵押物、业绩要求、企业质地都有着极高的要求,1000-2000万净利润的企业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发行债券。此外,新三板企业基本属轻资产企业居多,同时质量良莠不齐,违约概率较高,因此导致杠杆率居高不下。随着融资规模的扩大,债权融资增长现象的背后原因又是什么呢?
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认为,由于投资机构的数量与投资金额并没有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同步增长,很多企业并没有进入到投资的范畴里面,它们在股权市场上获得融资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只能选择债券或者是贷款的形式,补充自身的资金流动性,这也是导致债权融资现象出现增长的主要原因。
付立春还认为,对于新三板企业来说,目前市场普遍遭遇瓶颈的情况是由于杠杆率不够。包括新三板企业获得债券、贷款之类的债权的能力是比较差的。如果企业没上新三板的话,企业获得债权融资的机会可能更少。新三板的部分企业其实属于比较稳健的,持续经营能力比较强,风险相对比较低,但这类型企业发行的债权也可能比较优质,等级比较高。另一方面,由于新三板体量比较小,成长性与不确定性同时存在,抗风险能力也是相对比较低。所以新三板企业面临的风险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还是更加大一些,所以更应该密切关注新三板企业风险的走势和状况,避免过早成为“垃圾债”。